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蛮触争蜗涎

蛮触争蜗涎

同“蛮触交争”。赵朴初《读朱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蛮 触争蜗涎。”


猜你喜欢

  • 负涂载鬼

    《易.睽》:“睽孤见豕(猪)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负涂,豕伏于道中;载鬼,车上载的鬼,喻指丑恶的人。后遂以“负涂载鬼”作为指丑恶之人的典故。清.侯方域《卢告》:“负

  • 神仙吏

    同“神仙尉”。唐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诗:“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来。”【词语神仙吏】   汉语大词典:神仙吏

  • 金钗十二行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二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梁武帝咏莫愁女的《河中之水歌》中,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语。后常借以咏歌妓

  • 汉剑飞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据《异苑》载称,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原存于晋

  • 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怀:想念。 穿人家的衣服,就要惦记着人家的患难;吃人家的饭,就要拼死为人家效劳。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资治通鉴.齐

  • 报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恩加而感,则报

  • 三寸之舌

    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

  • 桑间濮上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淫靡之音。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 濮上之音尔。”

  • 鞭马腹

    同“鞭长不及马腹”。宋辛弃疾《和前人韵二首》之一:“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

  • 掉文袋

    同“掉书袋”。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语甫罢,而绣云自舱内出,转询可作诗词否,绣云曰:‘儿是俗人,不解掉文袋。’”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譬如,假使要掉文袋,可以说说‘桃红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