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虞仲文生平

虞仲文生平介绍

虞仲文(1069--1124年)辽金两朝宰相,字质夫,武州宁远人。幼时善诗,人以神童目之。善画人马墨竹,七岁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中进士后,历仕州县,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十二月,降金,累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府衙赴任。天会元年,为南京留守张觉杀於滦河之滨,年五十五,予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全辽文》收其《宁鉴墓志铭》。
>>查看虞仲文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虞仲文,字质夫,辽武州宁远县迎春乡(今宰相窊村一带)人。幼年聪颖,日记千言,能写诗作文,善绘画。中进士后,历任州县官,被地方举为贤良,因对策优等,任起居郎并史馆编修,后历任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职,专事拟撰诏告,为皇帝讲解经学等。其任州县官时,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入朝后,参与辽讨伐北方少数民族并立功。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1122),金军攻克辽中京(今辽宁省宁城西,)向南京(今北京市)进军,耶律延禧率部分大臣出逃,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耶律淳被诸人拥立称帝,虞任参知政事。嗣后,耶律淳病死,李处温等立天祚帝之子耶律定为帝,耶律淳之妻萧氏主军国事,虞同左企弓、张琳等为辽守护残局。是年十二月,金军攻破南京,虞、左等人降金,金委虞为枢密使、兼侍中,封秦国公。

  金朝克平南京后,尽徙居民东迁。时金朝枢密使设于广宁府(今河北昌黎县),虞仲文等亦随迁民东走。路经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降金辽将张觉仍谋复辽,为奉迎天祚帝,借徙民之怨,遂于金天会二年(1124)五月,责虞等十大罪,诛于滦河之滨。

  金天会七年(1129),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1157),改赠特进,濮国公。

猜你喜欢

  •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窦俨

    窦俨(918—960)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次子。后晋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 王淮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 王旭

    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 张綖

    (1487—1543)扬州府高邮人,字世文,号南湖。正德八年举人。八应会试不第,谒选为武昌通判,迁光州知州。少从王西楼游,刻意填词,撰《诗余图谱》,词家以为指南。另有《杜诗通》、《南湖诗集》。

  • 廉泉

    廉泉,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十三日生,无锡城内水獭桥人。5岁入学读书,后江阴南菁书院学习。16岁中秀才,19岁与安徽桐城吴芝瑛结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翌年在京会试时参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他精诗文,善书法,嗜书画、金石,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