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曹摅生平

曹摅生平介绍

曹摅(?—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查看曹摅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祖父曹肇,曹魏时为掌管宫门警卫将军。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学习善作文,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

  明察秋毫

  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摅接任到职。曹摅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象,当时的人称颂他的英明。

  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摅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摅通知开狱放归,明令限时返狱。下属官吏各持己见,都说不可放归。曹摅说:“他等虽是小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君”,后人称此事为“曹摅约囚”。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摅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妥。曹摅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因病辞去官职。后又重任洛阳县令。

  几经辗转

  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和左思同为记室督。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曹摅说:“扫平祸国叛贼,辅助恢复帝位,自古迄今人臣所建的功都不及大王盛大。但道没有兴隆后而不泯灭的,物没有茂盛后而不衰落的,这不仅是人事规律,而且也是天之常理。我个人接受您的询问,岂敢不尽献真情。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摅等亦当极为庆幸。”司马冏没有采纳。 不久转任中书侍郎,长沙王司马乂任他为骠骑司马。司马乂战败,免去了官职。继之而来的是母亲去世服丧。

  公元306年(永兴三年),曹摅被起用任职襄城太守。当时襄城多次经历匪患,曹摅进行安抚整顿治理,一个月便得到恢复。

  战败遇难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摅为征南司马。当年被流放的王逌等聚众屯驻冠军,攻入城镇掠夺。司马简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摅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摅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摅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个人成就

  政治

  曹摅是一名优秀的父母官,他爱民如子,明于断案,处事据情依理,令百姓感恩戴德,因而被编进《晋书·良吏传》中。宋代郑克所著《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有“曹摅明察”条,记载曹摅救临淄寡妇一事,称“临淄寡妇若不遇曹摅,则与东海、上虞无以异矣。惟鉴彼负冤之可戒,乃显此释冤之足尚,故附着之”。同时代桂万荣所著《棠阴比事》亦载“曹摅明妇”条。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载曹摅为寡妇断案及担任洛阳令时查失马二事。曹摅担任襄城太守时,襄城已因屡经战乱波及而残破凋零。曹摅赴任后,振弊起衰,不足一年便令襄城重新恢复生机。可见曹摅为官善治。

  文学

  曹摅有多首诗作传世,题材多以赠友为主。当中以《感旧诗》最为著名,诗曰: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郡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曾吟颂此诗首两句送别其甥韩伯。萧统《昭明文选·卷二十九》亦载有此诗。《隋书·经籍志》载有“征南司马曹摅集三卷,录一卷”的纪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曹摅集二卷”的纪录。

猜你喜欢

  • 吴渊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 于立

    南康庐山人,字彦成,号虚白子。博学通古今,善谈笑。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有《会稽外史集》。

  • 掌机沙

    掌机沙,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 傅于天

    傅于天,字子亦,号览青,咸丰至光绪初叶人士。清彰化东势角(今台中东势镇)人,一作朴仔口庄(今丰原市朴子里)人,又作翁仔社人。为邑生员,二十六岁卒。曾构草堂于东势峰下、大甲溪边,额曰“肖岩”,躬率子弟耕读于其间。与吕氏兄弟、丘逢甲曾同游台南,唱和之作集为《竹溪唱和集》。

  • 姚广孝

    (1335—1418)苏州府长洲人,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朱多炡

    (1541—1589)明宗室,字贞吉,号瀑泉。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六世孙。封奉国将军。善诗歌,行草宗米芾,兼工山水写生。见古人墨迹,一再临摩,如出其手。尝轻装出游,化名来相如,字不疑,踪迹遍吴楚。既卒,门人子弟私谥清敏先生。有《五游集》、《倦游集》。

  •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陈时政

    陈时政,澄迈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举人。任赵州同知,升开封府同知。事见清光绪《澄迈县志》卷一一。

  • 金德淑

    金德淑,宋旧宫人。至北后适章丘李生。存词一首。

  •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