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谢肇淛生平

谢肇淛生平介绍

谢肇淛(zhè)(1567年9月2日—1624年12月3日),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查看谢肇淛的诗词古文

文学成就

  收藏家

  谢肇淛酷嗜藏书,收集宋人文集颇富,秘本较多,贮于“小草斋”中,藏书名耀于东南,与徐火勃 、曹学佺称福建藏书“鼎足三家”。曾有家藏数目为《小草斋书目》,今已不详。笔记《五杂俎》、多记掌故风物。对宋版图书的版本有独到研究,称:“书所以贵宋版者,不惟点画无讹,宜亦且笺刻精好,若法帖然。凡宋刻有肥瘦二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行款疏密,任意不一,而字势皆生动”。家藏抄本颇多,亲手抄写有宋杨大年《武夷新集》、宋陈襄《古灵集》、《金瓶梅》、《沈下贤集》、《王黄州小畜集》、《竹友集》、《稼轩长短句》、《后村大全集》、《北磵集》、《论语意原》、《寓简》等,藏书印有“小草斋抄本”、“晋江谢氏珍藏图书”等。编撰有《晋安艺文志》、《滇略》等。

  所著作品

  谢肇淛博学多才,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涉猎;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其诗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在京为官时,无事即到内府抄阅古籍收藏,亦是知名藏书家。谢肇淛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一生勤于著述,写作大量笔记小品,是明末著名学者。所著《五杂俎》16卷,多记掌故风物,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另著有《麈史》4卷,《麈余》4卷,《续麈余》1卷,《居东杂纂》4卷,《文海披沙》8卷,《百粤风土记》1卷,《粤藩末议》2卷,《北河纪略》8卷,《北河纪余》4卷,《谢在杭文集》28卷,《诗集》30卷,《续集》2卷,《今用礼考》10卷,《吴兴支乘》1卷,《史测》2卷,《史考》7卷,《史觿》17卷,《笔觿》10卷,《滇略》10卷,《泊堂台墨》12卷,《长溪琐语》1卷,《小草斋诗话》4卷,《小草斋集》30卷,《小草斋续集》3卷,《方广岩志》4卷,《晋安艺文志》3卷,《太姥山志》3卷,《鼓山志》12卷,《支提山志》7卷,《万历永福县志》5卷,《八闽鹾政志》16卷,《四部丛谈》、《郡国考》、《红云续约》等数十种,为我国书史留下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谢肇淛在广西任上,还校刻《二曹诗》行世。

  谢肇淛满清时代的禁书《五杂组》“俎”又作“组”。分为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共十六卷。因全书由五部组成,故名为“五杂组”。《五杂组》大多记录作者本人的读书心得,亦有国事、史事之考证。有李维桢所作序。有万历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韦馆刻本。

  《五杂组》在清乾隆年间、文字狱最盛之时被列为禁书,全国收缴并“全毁”,其主要原因是言辞大胆触到了清统治者的痛处:其一,关于“夷夏”的议论。谢肇淛学贯古今,有着很清醒的头脑,对历史和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明朝尚且强盛的时候,就看到了边疆最大的隐患——正悄然发展起来的“蛮夷之族”女真。不但如此,谢肇淛早在万历年间就已提出了制服夷狄的策略,就是“以夷攻夷”离间他们,防止他们联合。

人物生平

  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二十九日生,父谢汝韶,举人出身,曾任钱塘教谕、安仁知县。谢肇淛自幼颖悟聪敏,稍长即博览群书,擅长诗文。青少年时随父往长沙。万历六年(1578年)汝韶辞官回福州,谢肇淛随父居福州朱紫坊,与名士徐熥、徐火勃、曹学佺等交游,组织“莲社”,切磋诗文,学识益进。万历十六年(1588年)谢肇淛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壬辰科进士,任湖州推官。湖州知府忌白衣,见穿白衣者均予逮捕治罪。谢肇淛作诗讽刺,知府大怒,调为东昌司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其父去世,谢肇淛回闽守孝三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谢肇淛出任南京刑部主事。后升兵部郎中,又调任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万历四十年(1612年)大旱,谢肇淛上疏为民请命,指责宦官搜刮民众行为,指出国家诸多浪费弊端,语气恳切。神宗感其诚,曾传旨嘉奖,但不能用其言。旋奉命巡视河道,治理河流。仅用一年时间,即完成疏浚河道任务,并在治河中写成《北河纪要》,详载河流原委及近代治河利弊。翌年春,神宗爱子福王就国,用船1200多只。谢肇淛操小艇为之前导,沿途疏浚,船队得以畅通,沿途百姓亦少受骚扰。其后出任云南参政,又调广西按察使。

  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右布政使。谢肇淛到广西任职后,见吏治腐败已极。深感痛心,他认为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为官不理政事,而由胥曹代理,胥曹因循守旧,上下虚与周旋,以至积弊无法解决。他到任后力挽时弊,置官增兵驻守广西与安南(今越南)边境,以抵御安南侵扰,他整顿盐政,增加财政收入,并铸钱招徕商人与少数民族互市,发展经济。他设法抑制土司的权力。使少数民族地区臣服政府管束。经他治理,广西境内政通人和,相安无事。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卒于萍乡官邸,葬于长乐县下洋村大象山麓。咸丰五年(1855年)盐商魏杰在鼓山新建桃岩精含,内祀五贤,五贤即“曹学佺、徐熥、徐火勃、林弘衍与谢肇淛”,故名五贤祠。

猜你喜欢

  • 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称卜子(夏),南阳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门十哲之一。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葬于温县。名列“孔门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追封为魏侯。

  • 何妥

    隋西城人,字栖凤。父何细胡。本胡人,通商入蜀,因家于郫县。妥少机警,有口才,知乐律,而好臧否人物。文帝时累迁至国子祭酒。尝言苏威不可信用,以是与威有隙。出为龙州刺史,终于国子祭酒任。谥肃。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及文集等,已佚。

  • 张迥

    唐末人。少年苦吟。工诗,曾以诗谒齐己。

  • 舒璘

    舒璘(1136—1199),字元质,一字元宾,学者称广平先生,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授四明(今宁波)郡学教授,未赴。后任江西转运使干办公事,继为徽州府(今安徽歙县)教授,倡盛学风,丞相留正称为当今第一教官。继任平阳县令,时郡政颇苛,告以县民疾苦,郡守改容而敛。官终宜州通判,卒谥文靖。学宗陆九渊,兼综朱熹、吕祖谦,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著有《诗学发微》、《广平类稿》、《诗礼讲解》等。

  • 江万里

    江万里(1198年—1275年),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任正式官职91种,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江万里是江西著名的地方先贤之一。

  • 贝琼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 康进之

    康进之元代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

  • 何大成

    何大成(?~1643),字君立,晚年自称慈公。江苏常熟人,明藏书家。卒后无子,藏书流散。刊刻有《唐伯虎先生集》、《六如唐先生画谱》;著有《娱野园集》。

  • 周世忠

    周世忠,字士行,号观复生,无锡人。正言士平只仲兄,吴人丁仲举高其行,娶以女,乃买天宅,居于邑之扬名乡而隐也。

  • 袁天麒

    袁天麒,字国正,号西薮。东莞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署兴国教谕。诗工七言。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