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友让
元友让(767—?),号浯溪山客,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元结季子。宪宗元和中任宝鼎尉。十三年(818)摄道州长史,路出永州祁阳浯溪,以资请祁阳令豆卢氏修复其父旧居。敬宗宝历元年(825)闲居浯溪。事迹见韦词《修浯溪记》、《金石萃编》卷一〇八。《全唐诗》存诗1首。
-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周元范
生卒年不详。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 郑概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六。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全唐诗》存诗2首,又联句2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10首。
- 周才
周才(一二三九~一二九五),字仲美,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理宗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辟为沿江制置使机宜文字。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疾归,筑室居吴。元成宗元贞元年卒,年五十七。有《吴塘集》,已佚。事见《海虞文徵》卷二○《宋沿江制机检察水步兵周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 梵琦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释宗演
释宗演(釈宗演,Soyen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
- 邓志谟
邓志谟是明代重要的通俗小说家和民间文学家,字景南,号竹溪散人(一作竹溪散人),亦号百拙生,饶州府安仁(今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竹溪邓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
- 郑廷理
郑廷理,福建闽清人,道光年间(1821~1850)恩贡生,二十四年(1843)署淡水厅儒学训导。
- 刘孝先
南朝梁彭城安上里人。刘孝绰弟。初为武陵王萧纪主簿。随纪迁转安西将军纪室。后归梁元帝,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诗,见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