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顾太清生平

顾太清生平介绍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查看顾太清的诗词古文

生平

天资绝美
  太清三四岁时起即由祖母教字,六七岁时又为她专请老师教文化。因顾太清是女流,学习不为科考赴试,故专攻诗词歌赋。她自幼不缠足,,又有天赋,时作男儿装,填得一手好词。后来,她靠极为深湛的造诣,成为满族第一女词人。其词作直逼“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因而在清代素有“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清”之称。
  顾太清能够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与她出身于鄂尔泰大学士的家庭有关。康、乾以后的满洲贵族们,大都既有高官厚禄,善于骑射,又是满腹才学。他(她)们都长于汉诗,积极汉化,用汉文写诗作词,从康熙、乾隆起成为一种风气。自鄂尔泰的后人鄂昌因受文字狱牵连被害后,家产籍没,家道中落。这一冤案,影响数世,到太清这一代已是三世。鄂昌之子因在京无地容身,便移家到南方健锐营去住。尽管鄂昌一系在政治经济上遭到严重的挫折,以后不能再作官,但家学从未中断,在穷困中不但培养出像太清这样的著名词人,连太清的哥哥鄂少峰、妹妹西林霞仙也都能诗善词,并有一些著作。
  尤其太清,更是才貌双绝。《名媛诗话》说她“才气横溢,援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唱和皆即席挥毫,不待铜钵声终,俱已脱稿。”难怪评者说她深得宋人多家词奥,“其词气足神完 ,信笔挥洒,直抒胸臆,不造作,无矫饰,宛如行云流水,纤豪不滞,脱却了朱阁香闺的情切切、意绵绵,吟风弄月之习,词风多近东坡、稼轩。太清词真如一串熠熠闪光的玑珠,令人喜读乐诵,其诗亦然。所涉猎题材之广,反映生活之吟,竟出自久居清廷宗室中一贵夫人之手,实不能不令人惊叹。”

美满婚姻
  奕绘是皇族,在《清史稿》和《满族文学史》上都有记载:“奕绘,清高宗曾孙,自号太素道人,又号幻园居士。嘉庆中袭爵贝勒,累官正白旗汉军都统,笃好风雅……”太清与奕绘是同年,二人结婚当在奕绘袭爵后数年间。除了在名份上太清是妾(侧福晋)的身份之外,婚姻是十分美满。嫡夫人不久逝世,太清得专宠,而且奕绘又才华出众,家世显赫,年貌相当,夫妻唱和,相敬如宾,乃理想的一对,天生的一双。太清的创作盛期,亦在此时。比如她的巨著《子春集》,包括诗集《天游阁集》和词集《东海渔歌》两部分,共约千首诗词。这两部诗词集,是和丈夫奕绘的《明善堂集》、《南谷樵唱》对称命名的,乃至“太清”之号,都是与奕绘的“太素”之号偕偶对称。可见两人情笃才高,唱和甚得。
  南谷位于永定河以西大房山之东,当是弈绘与太清的幽静别墅。中有霏云馆、清风阁、红叶庵、大槐宫等,皆奕绘度其山势构建的园林佳城,而天游阁则为奕绘邸中之一处,当系太清、太素与诸友唱和燕憩之所。难怪在《子春集》里常能见到《夏至同夫子登天游阁诗》、《谷雨日同社诸友集天游阁看海棠》等为题所赋七言绝句,从中感受太清这一词坛名家唱和裕如,令人惊奇不已,钦羡不止的非凡才华。

多才多艺
  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著有词集《东海阁集》和诗集《天游阁集》。前人曰:“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足见她在诗词上的成就。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大胆的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抒发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顾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曾与当时京师的满汉才女结集秋红吟社,联吟诗词,在中国女性文学史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太清晚年还自署“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
  人总说红颜女子多薄命,但诸如太清之流的才女,除了让后人嗟叹之外,更给天下人展示出了一种精神的超脱,异样的风采。

丁香花公案

贝勒王的遗妃顾太清与一代文豪龚自珍的绯闻。公案乃由一首闲诗惹起,经过某些热心人一渲染,变得香艳炙口,亦假亦真,最后的结果是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则引咎自责,惶惶离开京城。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顾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杭州有个风流文人陈文述,继袁枚之后大倡闺秀文学,培养了一批吟诗作对的女弟子。这年他突发雅兴,出资为埋骨西于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园,在当地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为此他的那帮女弟子争相题诗赞咏,陈文述准备把这些诗编集起来,刊刻成册,取名《兰因集》。为了抬高《兰因集》的声望,他让自己的儿媳周云林去央托表姐汪允庄,向大名鼎鼎的闺秀文坛之首顾太清求一首诗,以收入诗集中为诗集增色。汪允庄是顾太清做姑娘时的闺中密友,她特地从苏州赶到京城,奉托请顾大清赐诗,谁料顾太清对这类故作风雅的事情根本不屑一顾,害得江允庄只好悻悻而回。然而,《兰因集》刊行后,陈文述特意托人送了两本给顾太清,里面竟赫然出现了署名顾太清的“春明新咏”诗一首。顾太清哭笑不得,觉得此事太过荒唐,便回赠了陈文述一首诗:
  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
  绮语永沉黑闇狱,庸夫空望上清宫。
  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
  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
  诗中将陈文述庸俗鄙劣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陈某见诗后气得直翘胡须,可又奈何不得顾大清。这些事似乎就这么在轻笑浅骂中过去了,却不知一颗灾祸的种子已就此悄悄埋下。随着时光的推移,丈夫离世的阴影在顾太清心中渐渐淡隐了一些,她又开始恢复了与京中文人雅士的诗词交往,太平湖畔的王府里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与顾太清交往密切的诗友中,就有当时名扬天下的大文豪龚自珍。龚自珍是浙江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他的诗词灵逸而深峻,深为顾太清欣赏。象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顾太清觉得简直可以作为自己此时生活情景的写照,她的辉煌时代已勿匆而过,现在纵使化为春泥,也可以好好栽培自己的儿女呀,诗句教会了她无怨无悔。龚自珍进士及第后被授为内阁中书,现在已升为宗人府主事,这是个清闲无事的职位,这位江南才子才华无以施展,只好寄托于诗词之中,因而成了顾太清家中的常客。顾太清品性端庄肃洁,虽然是寡居之人宾客盈门,却坐得稳,行得正,以诗词会友,别人没有闲话可说。然而就在奕绘王爷去世的第二年,一场波澜兴起,最后竟成了顾太清的灭顶之灾。这年初秋,龚自珍写了一首“己亥杂诗”,象他的其它诗作一样,很快就在京城文人中传抄开来,诗是这样的:
  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在诗后还有一句小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太平湖畔距贝勒王府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树,开花时节,清香袭人,袭自珍常留连其间,所以有了这首诗。诗中提到的“缟衣人”是谁呢?人们猜是顾太清,因为她住在“朱邸”王府中,又常着一身白衣裙,她与龚自珍是诗友,龚氏写成诗作,递给她品析,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风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受到过顾太清讥讽的杭州文人陈文述这时到了京城,他也看到了这首“己亥杂诗”,他没从诗中品出什么意境,却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大家都默认诗中的“缟衣人”是顾太清,而顾太清又名“春”,诗言“梦见城西门苑春”,表面上是梦见丁香花,可骨子里谁知不是梦会顾太清呢?恰好龚自珍在写了这首“己亥杂诗”后不久,又有一阕记梦的“桂殿秋”词传世,词云: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扁几万重。
  “哈!这些不是月夜幽会的写照吗?”陈文述象发现了什么宝贝似地高兴起来,他将忆丁香花的诗和记梦的词妙巧地联系起来,再稍加注释,就制成了龚自珍与顾太清偷情的凿凿铁证。很快,京城里流传开了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人们对这一类的消息本是十分热心的,再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很快就将事情编造得有滋有味,有凭有据。不怕你龚自珍、顾太清能妙笔生花,就算你有一万张嘴,这种事情总是说不清。于是流言飞语、指责叱问向他们袭来,让他们毫无招架之力。最后,龚自珍被逼得无安身之处,只好带着一车书,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 走,似乎传闻更成了事实,顾太清有口难辨,终于被奕绘与妙华夫人所生的儿子载钧逐出王府,在西城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双可怜的儿女。从富丽堂煌的王府一下子落到风雨难蔽的旧屋,还有那躲不开的鄙夷和讥讽,顾太清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死追夫而去是何等的轻松痛快,可看着一双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儿女,只有忍辱耐贫地活下去,有泪也只能向诗中诉说。
  陋巷数椽屋,何异空谷情;
  呜呜儿女啼,哀哀摇心旌。
  几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轻;
  贱妾岂自惜,为君教儿成。
  一场无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无端地把顾太清抛到了生命的底层。一次失夫,一次受冤,她已万念俱灰,只把希望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勉力完成“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渐渐地,她的心在清贫的生活中得到了超脱,能够安详地对待一切苦难,无大喜无大悲,只要心定气闲,繁华和清贫也就没有了多大的区别。这种心境全在她的一首诗里。
  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
  探得真源何所论,繁枝乱叶尽须删。

名号与身世

  太清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2月9日)已未正月初五日太清生于北京西郊香山。光绪三年(1877年12月7日)丁丑十一月初三日卒于大佛寺北岔府邸,享年79岁,而不是卒于1876年。太清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梅仙,号太清,一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太清本名应写作西林春。

  太清系乾隆年间受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文字狱牵连而被赐自尽的甘肃巡抚鄂昌之孙女,雍正乾隆两朝重臣鄂尔泰是太清的叔曾祖,不是太清的曾祖父。

  太清在道光四年(1824年)二十六岁时,因避罪臣之后,假托为荣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与清乾隆帝曾孙奕绘结婚,两人同年。奕绘也为满洲有名的宗室文学家,他们相爱甚笃,并骑郊游,诗酒酬唱,至奕绘四十岁病逝,度过了十四年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过了近十年神仙般的日子。”

  荣亲王府的寓园初在“将军庙”即“达官屯”的“观音庵”。因为这个庵的大殿内观音大士像两旁各有一石像刻为将军对立状,故也称将军庙。附近即为香山脚下的“阅武楼”。寓园后来搬到海淀镇附近的“双桥寺”。

  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的太清夫人的诗词代表作是《天游阁集》,享誉中外的《东海渔歌》便是《天游阁集》中的词集。

  在当代顾太清研究领域中,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奕绘和顾太清五世孙金启孮(1918—2004)先生历经几十年,从太清夫人姓氏、名号与身世的考证;《天游阁集》全帙的寻归;《天游阁集》版本考证;太清诗词的校笺;太清夫人故居(也即园寝)的保护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大量的工作。廓清了大量有关顾太清研究的史实。

  金启孮先生先后整理出版了奕绘《妙莲集与写春精舍词》(辽宁古籍出版社1989年)、奕绘《明善堂文集校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著有《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与东海渔歌》、《满洲女词人顾太清》、《大南峪绘贝勒圆寝》、《写春精舍词解题》、《顾太清诗词校笺》、《忆〈天游阁集〉寻访记》、《原本〈天游阁集〉考证》等有关先人的研究著作和文章;金启孮先生用了几乎毕生精力,将八国联军入京时遗失的荣王府家藏太清手抄珍本《天游阁集》全帙从日本杏雨书屋寻回,1986年4月2日得到日藏抄本《天游阁集》的静电复印本。当时因该书所属杏雨书屋与先生约定的条件,只允许个人印少量送人,不能公开出版。九十年代末,金启孮先生八旬之龄专程远赴东瀛谈妥出版事宜,并配以家藏太清夫人画像、艺苑、墨迹等,影印出版了《天游阁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这是《天游阁集》迄今为止问世最完整的版本。(金适)

故居

  奕绘和顾太清夫妇的故居别墅,也即二人身后的园寝,就坐落在北京房山区坨里乡的大南峪,那里系太行山之余脉蜿蜒而至,群山环绕,层林叠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奕绘顾太清兴工建造园寝,前后历时五年始建成。杨树关、第一桥、山堂(后改飨殿)、靠云馆、清风阁、红叶庵、大槐宫、东坡小石城、牛羊砦、菜圃,构成了著名的大南峪十景。是如今唯一尚存完整的清代宗室别墅,极具历史文物价值。金启孮先生所著太清夫人传记《顾太清与海淀》(北京出版社2000年)一书,更填补了顾太清生平及其创作系统研究之空白。为陈列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列馆若建成,不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对开发北京市旅游事业大有裨益。启功先生在病重期间并为顾太清史迹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相信“清代第一女词人”太清夫人和大南峪奕绘、顾太清故居将万古流芳!

介绍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子春,一字梅仙,道号太清,晚年又号云槎外史。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代著名女词人。

  顾太清入嫁为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爱新觉罗·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贝勒奕绘的侧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又因奕绘字子章,号太素,为与之匹配,遂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顾太清名世。

  顾太清的祖父是清代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扶鄂昌。鄂昌的儿子鄂实峰娶香山富察氏女后,生一子二女,长女即太清,本名春,字梅山,号太清。

  据《清史稿》卷二八八《列传》十五载:“鄂尔泰,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旺钦(今汪清),国初有屯泰者,以七村附太祖,授牛录额真。子图扪,事太宗,从战大凌河,击明将张理,陈殁,授备御世职,雍正初祀昭忠祠。

  又据《八旗通志》人物志《大臣传》四七一载:“鄂尔泰由举人于康熙四十二年袭佐领,授三侍卫。五十五年迁内务府员外郎……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任都统、内大臣等要职,为显赫一时的人物。然而至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5年),其侄鄂昌因文字狱受牵连,被赐自尽。”鄂昌是西林太清的祖父,太清一出生便是“罪臣之后”,致使她由祖母顾氏带到苏州养大。为避忌和祖父鄂昌的关系,遂改其原姓西林觉罗氏为顾氏,谓顾太清。

猜你喜欢

  • 薛寘

    薛寘,北魏平远将军,广读典籍,喜好文章,20岁就依赖父祖的政绩被朝廷起用为奉朝请,他还撰写了《西京记》2卷,文章杂记20余卷。先后做过北魏尚书吏部郎,清河郡和广平郡二郡守。

  • 智威

    (?—680)唐僧。处州缙云人。俗姓蒋。家世业儒,年十八出家,投天台山国清寺章安为师。受具足戒。高宗上元元年,居轩辕炼丹山法华寺传教,号“法华尊者”。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以法传慧威,时称智威为大威,慧威为小威。富有辞藻,有《桃岩寺碑》、《头陀寺碑》。为天台宗六祖。

  • 杨鼎夫

    (?—954)成都(今属四川)人。尝举进士。后蜀孟知祥时,为定远军推官,判榷盐院事,遇疾暴卒。生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三、《诗话总龟》卷四九。鼎夫富于词学,能诗,为时所称。尝与安守范、周述、李仁肇同游彭州天台禅院,共赋《天台禅院联句》。《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联。

  • 宋济

    生卒年、籍贯不详。排行五,德宗时人,始与苻载、杨衡栖青城山以司业,一曰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山中四友。屡试不第,以布衣终。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全唐诗》存诗2首,而《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 刘坦

    刘坦(?─?),字号、籍贯不详。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戊午科状元。曾为淮扬李重进书记,嗜酒。李曾经命令酒库管理人员:只要刘坦有客,无论需要多少酒,一律供给。没想到管酒库的官吏非常吝啬,每次领酒都很难。刘坦一气之下,大书一绝于官厅墙上。

  • 王溥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 郑道传

    郑道传(朝鲜语:정도전,1342年~1398年),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遗著《三峰集》。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 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 徐兰

    江苏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号芸轩。流寓北通州。诗得王士禛指授。画工花卉,尤长白描人物。交游甚广,曾与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书屋图》,题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诗》、《芝仙书屋集》。

  • 徐伸

    徐伸,字干臣,三衢(今浙江衢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政和初前后在世。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