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萧淳生平

萧淳生平介绍

萧淳,汉相萧何的后代,幼贫流亡秣陵,为秣陵王太子门客,见太子以英俊貌美之士做骑从,误以为太子好男色,乃装做妇人勾之。事觉,太子大怒,派门客储宾申斥。萧淳乃逃之,嫉恨。三年后反,以巫蛊之术欲加害已成为秣陵王的太子。为秣陵王弟广陵王所觉。萧淳反诬两王造反,汉廷尉署廷尉欲逮两王,适时廷尉丞乃储宾岳父宗室刘经,赏识秣陵王之风,乃具本参奏为其平反。查实后,乃凌迟萧淳,族灭。>>查看萧淳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张纮

    张纮(151—211年),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被派遣至许都,任命侍御史。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东吴,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 王偃

    王偃(400年—455年),字子游,出身琅琊王氏,政治人物,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的父亲。代表作《明君词》。

  • 陈峤

    陈峤(825-899),字延封,号景山。唐泉州莆田人。幼好学,弱冠能文。僖宗光启三年进士。释褐京兆府参军,后归闽。王潮兄弟入闽,辟为从事,授大理评事、监察御史,迁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所著表记奏牍凡三百篇。事迹见《南部新书》卷戊。《全唐诗》存断句4。

  •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顾盟

    元庆元人,字仲赘。高才好学。尝馆于杞菊轩。善诗。有《仲赘集》。

  • 金九容

    金九容,高丽末期的学者。字敬之,号惕若斋。原籍安东。16岁时进士试合格,以后又文科及第,任民部议郎。1367年重新开办成均馆之时,同郑梦周、李崇仁、朴尚衷等人创立“程朱学”,成为“斥佛崇儒”的先锋。他是亲明派(明指明朝),由于反对迎接从北元(明朝开国后,元朝遗老逃至蒙古所立国家)来的使臣而被流放。1381年获释,任左司议大夫、大司成、判典校寺事等职。他的诗出类拔萃,有清淡典雅的诗风。他的8首诗收录在《东文选》,著书有《惕若斋集》、《选粹集》等。

  • 郑定

     元明间福建闽县人,字孟宣。元末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入交、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末,累官至国子助教。好击剑,工诗及古篆、行书,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郑博士诗》、《澹斋集》。

  • 符曾

    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著有诗集《赏雨茆屋小稿》,有仁和吴氏刻本流传,亦査慎行作序,序中引虞邵庵之言誉之为“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学其资也,才其能也,气其充也,识其决也,性情子所自具矣”、又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陈亚

    陈亚(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所居。亚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其中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颇为人所称。药名词如生查子,称道之者亦多。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