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杨虞卿生平

杨虞卿生平介绍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杨宁之子。元和五年进士,为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与阳城友好。李宗闵甚器重他,历官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长),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贬虔州司马,卒于任上。>>查看杨虞卿的诗词古文

野史逸闻

  唐朝的郎中张又新,与虔州的杨虞卿,是出了名的好朋友。杨虞卿的妻子李氏是鄜相的女儿,品德好但相貌很丑。杨虞卿从不介意,对她相敬如宾。张又新曾对杨虞卿说:"我年轻时就成了名,不担忧做官的事了。唯有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媳妇,那么平生的愿望就都满足了。"杨虞卿道:"一定要争取这样。只要与我志同道合,一定会让你称心的。"张又新深信他的话。可是张又新完婚之后,很不满意,杨虞卿用笏板触了触他说:"你何必太傻。"对他说过三、四次,张又新仍十分气恨,回答他说:"我和你亲密无间,我把真情告诉你,你竟这样误会我,请问什么叫太傻?"于是杨虞卿从头至尾述说了他们求名作官的经历,之后说道:"我难道不是和你相同的吗?"张又新说:"是的。"杨虞卿接着说道:"然而我得到的是丑媳妇,这你就与我不同了。"张又新的脸色已缓解。杨虞卿再问道:"你的媳妇和我的媳妇比较起来怎么样?"张又新。"漂亮很多。"此时张又新高兴得大笑起来,于是又恢复到当初的样子。张又新有了一个和美的家庭,于是写诗道:"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猜你喜欢

  • 石茂华

    石茂华(1521—1583),字君采,号毅庵,明中期大臣,益都(今青州)人。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任浚县(今屑河南)知县,年仅23岁。处理诉讼案件,人称公正明断。黄河泛溢,他亲率民工筑堤防洪。任扬州(治今扬州市)知府时,倭寇侵扰江淮地区,他排除严嵩义子赵文华的干扰,打退了进犯扬州的倭寇。后升任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在巡察陕西、甘肃地区时,正值这里大饥荒,他奏准朝廷,蠲免徭赋,开仓救灾,因操劳成疾,呕血身亡。赠太子少保,谥“恭襄”。

  • 祝哲

    祝哲,字明甫,秀水人。乾隆庚辰举人。有《西涧诗钞》。

  • 黄复圭

    元饶州安仁人,字君瑞。博学,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顺帝至正间死于兵祸。

  • 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曾道唯

    曾道唯,字元鲁,一字自庵。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进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奉差,江南审决,浙江恤刑多所平反,升常镇兵备道。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历升湖广左参政,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卒年七十六,有《介石斋》诸集。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

  • 谢燮

    谢燮(525-589),出生于建康(南京市),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和其他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独出心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 赵善鸣

    赵善鸣,字元默。顺德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年)举人。任南京户部员外郎,官至曲靖知府。游于白沙之门。工书法,其行草入神品,为世珍宝。人称丹山先生。著有《朱鸟洞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

  •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泸溪老人、泸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性伉厉,为诗雄浑。乾道八年(1172)病逝,终年92岁,去世后葬于安福县山庄乡下沙村长甫村后山腰,胡铨撰写墓志铭碑。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个性刚直,辞官归隐,曾因诗送胡铨而被贬辰州。靖康之变而后他表现出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的极大关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文词创作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 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明吏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今存词一首。

  •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