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徐锴生平

徐锴生平介绍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仕于南唐,秘书省校书郎起家,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终内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查看徐锴的诗词古文

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後迁居广陵(今江蘇扬州)。徐锴生於後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享年五十五岁。

  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锴自幼聪慧,十岁即擅长作诗。令赋秋声诗,顷刻而就,尽见秋声之意。南唐烈祖升元三年(939年)20岁,其兄铉作〈包府君咏墓志〉,锴为其铭。

  南唐元宗保大元年(943年)24岁,为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未久,兄弟均评军中书檄援引不当,锴贬为乌江尉。保大三年(945年)26岁,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保大十一年(953)34岁,是年十二月,触怒唐主,再次贬为校书郎(宜为秘书郎)。是年正月二十日作〈先圣庙记〉,分司东都。保大十二年(954年)35岁,又召为虞部员外郎。保大十四年(956年)37岁,是时任屯田郎中知制诰,作《曲台奏议集序》。

  南唐后主乾德元年(963年)44岁,与其兄铉,共论猫事。铉疏得二十事,锴忆得七十余事,足见博学强记倍於常人。乾德五年(967年)48岁,后主召锴等对论天下事及用人之事。南唐后主开宝元年(968年)49岁,作《奉和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诗序》。开宝二年 (969年)50岁,游简言当国,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每抑之。作〈陈氏书堂记〉 开宝三年 (970年)51岁,韩熙载卒,锴集其遗文。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曰:“二陆不能及也!”开宝五年(972年)53岁,为右内史舍人,并受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其兄铉同为帝王侍臣,号为“二徐”。 乔匡舜卒,铉、锴挽诗各一首。开宝七年(974年)55岁,因兄徐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受谥为“文”,并追赠礼部侍郎。

猜你喜欢

  • 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赵叔达

    生平不详,南诏清平官。《全唐诗》存诗1首,见于《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玉溪编事》。

  • 孙纬

    博州武水人,字中隐。孙公器孙。懿宗咸通八年,中宏词科。累迁左司郎中。僖宗时出为歙州刺史,官至吏部侍郎。能诗。

  • 李道纯

    李道纯,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张丹

    (1619—?)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原名纲孙,字祖望,号秦亭,又号竹隐君。美须髯。性淡泊,不乐交游,喜游览深溪邃谷。其诗悲凉沉远,尤长于五言古诗。与丁澎、陆圻等称西泠十子。有《秦亭诗集》等。

  • 左辅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以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辅工诗词古文,著有《念菀斋诗、词、古文、书牍》五种,传于世。

  • 刘著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 李玉

    (1486—1536)明六安卫千户,字廷佩,号南楼。针灸多奇效,时号神针李。善方剂,能使病瘘者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