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徐惠生平

徐惠生平介绍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查看徐惠的诗词古文

故事传说

写诗息君怒

  徐惠在自己的居住宫殿中,唐太宗下召让她去见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徐惠因此献了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见后怒气全消了。

花神传说

  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

  谚云:八月桂花香,桂花香时人团圆。桂花又名木犀、丹桂,花朵细小,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浓郁突出。《瓶史·月表》中说,桂花为八月花之盟主,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关于桂花花神的传说很多,最广为传诵的,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自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更能说会道,琴棋书画样样不落于人。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选为妃子。李世民十分欣赏徐惠的才华,常和她一起吟诗作画,她也为后人留下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于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等诗篇。唐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最终成痴,年仅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追随唐太宗而去。后人因她才情出众,而且写过咏桂花的诗篇,就封她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份沁心蚀骨的深情,一缕幽思自此绽开在八月的心崖。

文学作品

  徐惠现存的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其中,根据学者的研究统计,现存以《长门怨》为题的唐诗共计三十七首,涉及诗人三十三人,徐惠之作是唐代同题诗歌中唯一的嫔妃和女性作者。《秋风函谷应诏》则被编入作为教导唐朝储君和皇子们如何诗作文,具有启蒙性质的皇室教材《初学记》。《奉和御制小山赋》应作于贞观二十一年,徐惠陪伴唐太宗在翠微宫休养期间,此为和韵唐太宗《小山赋》之作。清朝学者王芑孙认为这两篇作品是“和赋”文学形式的起源之作。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一篇历史上罕见的杰出的女性政论文章,为历代史家所重,收入多部重要的典籍,如《旧唐书》、《新唐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

生平

家世渊源

  徐惠出身东海徐氏,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唐果州刺史徐孝德长女。弟弟徐齐聃,侄子徐坚,史书都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当时人们因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相关记载,唐玄宗授于他长城县子的爵位。

年少聪慧

  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自己懂得写文章。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的才华想盖都盖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马上广为流传。唐太宗听说后,将她召为才人。

因才受宠

  徐惠入宫后,手不释卷,诗文更加优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礼待她,提升他父亲水部员外郎(最新出土的徐孝德墓志记载为礼部员外郎),并升她为充容。

上疏极谏

  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时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 ,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又说:“翠微宫、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事业安泰是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她所说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赞同她的说法,赏赐了她。

忧郁早逝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吃药,说:“先帝待我情深,我希望能先于狗马去侍奉先帝的陵寝,这是我的心愿!”接着又写诗文表达自己的心愿。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的石室中。

猜你喜欢

  • 唐姬

    东汉颍川人。弘农王姬。王卒,归乡里,父欲嫁之,誓不许。后为李傕所掠,不屈从。贾诩以状白献帝,诏拜为弘农王妃。

  •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赵彦逾

    赵彦逾(1130-1207年)字德先,浙江四明人,南宋宗室大臣,北宋魏悼王赵廷美后代,崇简国公赵叔寓曾孙。绍兴三十年,登第。淳熙五年,知秀州。累迁太府少卿,四川总领,工部尚书。联合赵汝愚、韩侂胄和郭杲拥立宁宗登基。庆元党禁时,与赵汝愚反目,依附宰臣韩侂胄。晚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进观文殿学士。开禧三年卒,年七十八。

  • 卫仁近

    松江华亭人。字叔刚,一字子刚。好学能文,尤工书。顺帝至正间,吴兴守将送米百斛,举为幕官,辞而不受。张士诚辟延宾馆,聘之,亦谢免。授书里中。卒年四十七。有《敬聚斋集》。

  • 尤谡

    尤谡,字叔诚,明正统时无锡人,善诗,有《广趣园诗草》。

  • 余睦

    余睦,字民用,号拙逸生,无锡人。所著有《蛙鸣稿》。

  • 朱紫贵

    朱紫贵,字立斋,长兴人。贡生,官杭州府训导。有《枫江草堂诗稿》。

  • 周蕃

    周蕃,字昱宣,号笠石,湘乡人。举人。有《碧衡馆集》。

  • 赵玉

    赵玉,字瑞君,号琢斋,满洲旗人。

  • 王埜

    王埜(yě),字子文,号潜斋,生于金华(今浙江金华),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嘉定十二年(1219年),考中进士,历任两浙转运判官、权镇江知府、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吴郡侯。因与宰相不合,言者攻之,罢任,提举洞霄宫。工于诗,书法学欧阳询,署书尤清劲。金华宝婺观中八咏楼扁,智者寺倚松亭扁“灵源胜地”四大字,赤松山亭额及江宁雨花台緫秀堂扁,皆其所书。存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