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高骈生平

高骈生平介绍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查看高骈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起家禁旅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

  高骈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最初在朱叔明(曾任右武卫大将军)属下担任司马,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

西讨南征
  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懿宗十分赞赏他。后吐蕃犯边,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的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

  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

  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

力拒群蛮
  唐僖宗即位后,加高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符二年(875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大破黄巢
  乾符五年(878年),徙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后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

自取灭亡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队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高骈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张璘。七月,飞渡长江。

  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割据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关系。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有诗才,听到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写诗《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讽之:“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同年,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等职。

  高骈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骈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

  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罗隐曾写诗讽刺高骈好神仙之术。

轶事典故

落雕侍御
  高骈早年在禁军任职。一天,高骈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说:“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亡灭之谶
  高骈镇守淮海时,发现蝗虫只爬不飞,从城西浮过护城河,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驱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类的树木,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布幅上的画像,都被它们咬去了头。几天以后,它们又互相咬食。九月中旬,暴雨则晴,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大小如手指,都是下的雨鱼。经卜算说有兵丧。到十月,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声音好象滚雷,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光亮照满庭院。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雾昏沉,长期不散。有人说: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当时米价昂贵,是过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僵卧倒地的人,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都扔到城墙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这时浙西军队叛变,周宝逃奔毗陵去了。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信上说:“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粉和十斤葛粉,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这是讽刺他将要成为齑粉。三月。使院请他看花赴宴,并列着有一首给诸从事的诗,诗的末句是:“人世间有无限伤心的事,不能在酒樽前折去一枝。”大概是灭亡的预言吧。到了被秦彦幽禁羞辱,算计人口供给食物。从五月到八月,外面围兵围困更加紧急。接着就遭到死难。

智安西南
  唐僖宗逃往蜀地时,担忧南诏侵扰,答应两国联姻。南诏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前来拜谒僖宗,并且迎聘公主。高骈得知僖宗许婚之事,立即从淮南紧急传书,说:“蛮酋心腹就只有这几人,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果然在杀了这三人后,直到僖宗回京,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道:“此亦寇恂之余智也。”

主要成就

  高骈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好文善论。咸通(860年—874年)初,率禁兵万人戍长武城(今陕西长武西北),屡破党项部落,功冠诸军。并率军防御吐蕃。

  南诏攻陷安南(治交趾,今越南河内)后,唐廷屡次遣将征讨,均未收复。咸通五年(864年),高骈奉命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次年,治兵于海门(今广西合浦),随后率5000人深入峰州(治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就地取粮赡军。咸通七年(866年),屡败南诏军,攻克交趾城,并招怀溪洞,收复交州(治交趾)郡邑,为首任静海军节度使,近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咸通八年(867年),募工凿潜石,疏通安南至广州(今属广东)海路,使漕运无滞。

  南诏军屡犯剑南西川(治今成都),进逼成都。乾符元年(874年)冬,骈奉命前往西川。南诏军慑其声威,请和退兵。骈至成都,发步骑5000追至大渡河,杀获甚众,继而于要道修筑城栅,置兵戍守;又筑成都砖城,加强防御。此后南诏不敢再犯。

  乾符五年(878年),高骈先后任荆南、镇海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次年,遣骁将张璘、梁缵分道击黄巢,多次将其击败,降服叛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数十人。广明元年(880年),又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传檄征集天下兵,且广招募,共得兵7万,声威大震。唐廷对其深为倚重。不久,黄巢起义军自广州北上,进趋江淮,击杀张璘,高骈坐守扬州(今属江苏),保存实力,此后未再出兵。

猜你喜欢

  • 尉佗

    尉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

  • 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宋无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李寿卿

    李寿卿,元代杂剧作家。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仅知与纪君祥、郑廷玉同时。曾任县丞。著有杂剧10种,现存《说?诸伍员吹箫》。《月明和尚度柳翠》一剧在《元曲选》等刊本中均未题作者,疑即李寿卿《月明三度临歧柳》。

  • 秦用中

    秦用中(1446-1516),字择之,号豫斋。明无锡人。璠子。弘治十八年(1505)贡生。官安仁训导、泰顺教谕。工诗,攻古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相唱和,尤善边贡,才望重于一时。

  •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朱绶

    (1789—1840)江苏元和人,字仲环,又字仲洁,号酉生。道光十一年举人。诗律精严,又善古文。为文好表扬古烈,尝作《吴中风俗利弊说》,深得风人之旨。有《环筠吟馆诗集》、《知止堂诗文集》、《词录》。

  • 邵谒

    邵谒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刘仙伦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