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
愧读音为kuì,意思是羞惭:羞~。惭~。~色。~怍(惭愧)。~疚。~赧(因羞愧而脸红)。~悔。问心无~。
愧字读音
kuì ㄎㄨㄟˋ
愧字笔顺
点、点、竖、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愧笔顺图解请看:愧笔顺)
愧相关字典
愧的解释
- 愧 kuì ㄎㄨㄟˋ
- 羞惭:羞~。惭~。~色。~怍(惭愧)。~疚。~赧(因羞愧而脸红)。~悔。问心无~。
 
 
〈英语〉ashamed, conscience-stricken
〈德语〉beschämt (Adj)
〈法语〉honteux,confus
愧的词性
愧 kuì
# 动
-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 同本义。同“媿”[ashamed]
-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 折辱人;使羞惭[ashame]
-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 又如:愧辱(羞辱)
 - 责人罪咎[blame]
-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愧音韵方言
- 国际音标kʰuei˥˧
 - 唐代读音*gyuì
 - 日语读音HAJIRU
 - 韩语罗马KOY
 - 现代韩语괴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i5 [梅县腔] kwi3 [陆丰腔] kui5 [客英字典] kwui3 [东莞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3 [宝安腔] kui3 [海陆腔] kui3 [台湾四县腔] kui3
 - 粤语kwai3 kwai5
 - 近代音見母 齊微韻 去聲 貴小空;
 - 中古音見母 至韻 去聲 媿小韻 俱位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黄侃系统:見母 灰部 ;王力系统:見母 微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