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
膏相关字典
膏[gāo]字在开头的词语
- 膏味[gāo wèi]
美味。
 - 膏畴[gāo chóu]
肥美的田地。
 - 膏肉[gāo ròu]
泛指脂肉。
 - 膏晷[gāo guǐ]
灯光与日影。犹晨夕。
 - 膏药[gāo yao]
一种中药外用药,用植物油加药熬炼成膏,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用来治疮疖、消肿痛等。 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的膏剂,用以涂在布片或纸片上,较长时间地贴在人身上治病。膏药种类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也称铅膏药,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混合而成
 - 膏渟[gāo tíng]
如膏的止水;水静止如膏。
 - 膏芗[gāo xiāng]
见“膏香”。
 - 膏血[gāo xuè]
(人的)脂肪和血液,比喻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国家财产是人民的膏血。 脂血。比喻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这名贪官就知道吸取人民膏血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新唐书.陆贽传》
 - 膏发[gāo fā]
泛指乌亮润泽的头发。
 - 膏鐧[gāo jiǎn]
给车轴铁上油,使之润滑。《吴子·治兵》:“膏鐧有餘,则车轻人。”
 - 膏理[gāo lǐ]
犹膏物。
 - 膏粱[gāo liáng]
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膏粱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膏明[gāo míng]
膏火照明。语出《汉书.龚胜传》:“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谓熏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
 - 膏灯[gāo dēng]
燃油的灯。
 - 膏身[gāo shēn]
犹献身。
 - 膏土[gāo tǔ]
1.肥沃的土壤。 2.旧时称***。
 - 膏饧[gāo xíng]
饴糖。
 - 膏烛[gāo zhú]
蜡烛。
 - 膏乳[gāo rǔ]
比喻甘美的果汁与山泉。
 - 膏映[gāo yìng]
谓灯光照射。
 - 膏液[gāo yè]
1.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2.引申为心血。 3.犹膏雨。 4.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 膏粥[gāo zhōu]
见“膏糜”。
 - 膏车[gāo chē]
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常喻远行。
 - 膏粱厚味[gāo liáng hòu wèi]
指肥甘厚味的食物,泛指美味的饭菜。
 - 膏油[gāo yóu]
1.油脂;灯油。 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 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 膏泽[gāo zé]
〈书〉①滋润作物的及时雨。②比喻给予恩惠:膏泽下民。
 - 膏剂[gāo jì]
中医指内服的膏状药物。 熬成膏状的药物
 - 膏壤[gāo rǎng]
肥沃的土地。
 - 膏炉[gāo lú]
熏炉。
 - 膏肓[gāo huāng]
见〖病入膏〗肓。
 - 膏柱[gāo zhù]
古代一种酷刑﹐即炮烙之刑。
 - 膏镬[gāo huò]
油锅。
 - 膏臊[gāo sào]
犬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
 - 膏粱纨褲[gāo liáng wán kù]
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
 - 膏茶[gāo chá]
犹今之砖茶。
 - 膏腥[gāo xīng]
1.豕膏。一说﹐鸡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 2.犹荤腥。
 - 膏腴[gāo yú]
〈书〉肥沃:膏腴之地。 肥沃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土地》
 
膏[gāo]字在结尾的词语
- 流膏[liú gāo]
1.流脂;流出油脂。 2.滋润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泽。
 - 铅膏[qiān gāo]
1.化妆用的铅粉和油膏。用之可使肤色白晳。 2.即铅霜。一种染黑发须的化妆品。
 - 鱼膏[yú gāo]
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
 - 鲸膏[jīng gāo]
鲸鱼的油脂。亦指用这种油脂点燃的灯。
 - 橙膏[chéng gāo]
橙实加蜜做成的甜食。
 - 香膏[xiāng gāo]
芳香的脂膏。
 - 松膏[sōng gāo]
松脂。
 - 橡皮膏[xiàng pí gāo]
一面涂有胶质的布条。通常用来把敷料固定在皮肤上。也称胶布。 用来将敷料粘在皮肤上,一面涂上胶质的布
 - 芙蓉膏[fú róng gāo]
指***。
 - 销膏[xiāo gāo]
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
 - 梨膏[lí gāo]
用梨汁和蜜制成的膏,有止咳作用。
 - 蛇衔膏[shé xián gāo]
即蛇衔。
 - 血膏[xuè gāo]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 神膏[shén gāo]
一种疗效显着的膏药。
 - 药膏[yào gāo]
膏状的外敷药。 用于创伤、疮疡肿痛的油膏性、粘性药品;治疗用的油膏
 - 石膏[shí gāo]
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aSO4·2H2O。透明或半透明结晶体,白色、淡黄色、粉红色或灰色。大部分为天然产,用于建筑、装饰、塑造和制造水泥等。中医用作解热药,农业上用来改良碱化土壤。也叫生石膏。
 - 波律膏[bō lǜ gāo]
香料名,又名龙脑香。药用冰片即以此炼制而成。
 - 熬膏[āo gāo]
长时间煮药,使之成为膏药。
 - 雉膏[zhì gāo]
1.肥美的野鸡肉。 2.泛指美味。
 - 残膏[cán gāo]
残馀的灯油。亦指将灭的灯。
 - 火膏[huǒ gāo]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膏起火,还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 煅石膏[duàn shí gāo]
熟石膏。 把石膏放在火里烧制而成
 - 貍膏[lí gāo]
狸的脂膏。《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庄子》:“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貍膏涂其头。”司马彪 注:“鸡畏狸也。”三国 魏 曹植《斗鸡篇》:“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场。”清 吴伟业《灵岩山放生鸡》诗:“芥羽貍膏早擅场,争雄身属鬭鸡坊。”
 - 研膏[yán gāo]
1.谓研磨茶叶成团。
 - 黄膏[huáng gāo]
黄色的油脂。
 - 针膏[zhēn gāo]
针灸和药物。
 - 牙膏[yá gāo]
一种生活用品。膏状,清凉芳香,多贮金属软管内,供刷牙之用,有洁齿作用。 刷牙时用的膏状物,用甘油、牙粉、白胶粉、水、糖精,淀粉等制成,装在金属或塑料的软管里
 - 土膏[tǔ gāo]
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
 - 鲜膏[xiān gāo]
指肥美之肴。
 - 狗皮膏[gǒu pí gāo]
见“狗皮膏药”。
 - 鸊鹈膏[pì tí gāo]
1.亦作“鷿鹈膏”。 2.鸊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
 - 甲乙膏[jiǎ yǐ gāo]
唐时四川的一种珍贵食品名。
 - 榆膏[yú gāo]
用榆叶煮成的稠粥。
 - 油膏[yóu gāo]
用于皮肤的软膏,特指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用于皮肤的软膏,特指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
 - 金膏[jīn gāo]
1.道教传说中的仙药。 2.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3.指磨镜用膏。
 - 红膏[hóng gāo]
1.指胭脂。 2.红色的脂膏。
 - 太阳膏[tài yáng gāo]
中医治头痛的一种膏药﹐贴在太阳穴上。
 - 阿芙蓉膏[ā fú róng gāo]
熬制成黑色胶状的***。
 - 人膏[rén gāo]
1.人鱼的脂膏。 2.人的脂膏。
 - 溲膏[sōu gāo]
排泄膏状小便。今称乳糜尿。
 - 肓膏[huāng gāo]
犹膏肓。
 - 四膏[sì gāo]
指牛膏﹑犬膏﹑鸡膏﹑羊膏。
 - 雪花膏[xuě huā gāo]
一种化妆品,用硬脂酸、甘油、苛性钾和香料等制成,通常为白色,用来滋润皮肤。
 - 恩膏[ēn gāo]
犹恩泽。
 - 唇膏[chún gāo]
美容化妆品。涂敷于嘴唇,能使其具有一定的光泽或红润的色彩。由无毒、无刺激性的油、脂、蜡、红色染料、香精等组成。 滋润嘴唇的油膏,也指口红
 - 然膏[rán gāo]
犹焚膏。 烧油脂。
 - 地膏[dì gāo]
即土膏。***的别名。
 - 软膏[ruǎn gāo]
用油脂或凡士林等和药物混合成的半固体的外用药物,如硫磺软膏﹑青霉素软膏等。
 - 豨膏[xī gāo]
猪油。
 - 人鱼膏[rén yú gāo]
鲵鱼的脂膏,可以点火照明。
 - ***膏[yā piàn gāo]
即***烟。
 - 败膏[bài gāo]
指脓血。
 - 槐膏[huái gāo]
槐树分泌的树脂。
 - 生石膏[shēng shí gāo]
石膏。 石膏
 - 滋膏[zī gāo]
犹脂膏。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 民膏[mín gāo]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灰膏[huī gāo]
除去渣滓沉淀后呈膏状的熟石灰,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 脂膏[zhī gāo]
1.油脂。 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3.比喻富裕之地或富庶。
 - 玄明膏[xuán míng gāo]
方士炼制的一种膏状药物。
 - 山膏[shān gāo]
传说中的山中怪兽。
 - 甘膏[gān gāo]
甘雨,膏雨。
 - 焚膏[fén gāo]
谓夜间继续工作或学习。
 - 春膏[chūn gāo]
1.指春雨。 2.纸名。参见“春膏纸”。 3.春天肥沃的泥土。
 - 酒膏[jiǔ gāo]
酒面上浮起的稠汁。
 - 麋膏[mí gāo]
麋制的膏。
 - 肥膏[féi gāo]
脂膏﹐脂肪。
 - 银膏[yín gāo]
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 热膏[rè gāo]
沸热的膏油。
 - 熟石膏[shú shí gāo]
经过焙烧的石膏,用于粉刷,塑造。 经过焙烧的石膏,用于粉刷,塑造
 
膏[gāo]字的成语
-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 膏粱子弟[gāo liáng zǐ dì]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 泉石膏肓[quán shí gāo huāng]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 膏泽脂香[gāo zé zhī xiāng]
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 雨膏烟腻[yǔ gāo yān nì]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 脂膏不润[zhī gāo bù rùn]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 渟膏湛碧[tíng gāo zhàn bì]
渟:积水;膏:油脂;湛:深色;碧:青绿。形容水清如膏,颜色碧绿。
 - 民脂民膏[mín zhī mín gāo]
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比喻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
 - 挤牙膏[jǐ yá gāo]
比喻不肯主动地谈问题,挤一点说一点。比喻不肯主动地谈问题,挤一点说一点 你还是坦率地说清楚吧,这样挤牙膏,还是要挤出来,可就拉长了时间
 - 膏腴贵游[gāo yú guì yóu]
犹言富家贵族。
 - 膏火之费[gāo huǒ zhī fèi]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 膏场绣浍[gāo cháng xiù kuài]
指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 煎膏炊骨[jiān gāo chuī gǔ]
煎油脂烧骨头。比喻残酷的压榨。
 - 膏梁子弟[gāo liáng zi dì]
膏:肥肉;梁:细粮;膏梁:泛指美味的饭菜。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
 - 膏粱纨绔[gāo liáng wán kù]
膏粱:肥肉和细粮。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 剩馥残膏[shèng fù cán gāo]
女子妆后所剩的脂粉。指闺中之作。
 - 刳脂剔膏[kū zhī tī gāo]
比喻残酷地剥削。
 - 狗皮膏药[gǒu pí gāo yao]
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 膏唇试舌[gāo chún shì shé]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膏腴之壤[gāo yú zhī rǎng]
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 膏粱年少[gāo liáng nián shào]
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 膏肓泉石[gāo huāng quán shí]
膏肓:胸鬲之间,比喻难治的病症。形容热爱山林泉水已成为很难改变的癖好,指隐居不愿做官。
 - 膏粱锦绣[gāo liáng jǐn xiù]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 摩口膏舌[mó kǒu gāo shé]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 膏肓之疾[gāo huāng zhī jí]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 燃膏继晷[rán gāo jì guǐ]
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 膏火自煎[gāo huǒ zì jiān]
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 膏腴之地[gāo yú zhī dì]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 沐浴膏泽[mù yù gāo zé]
沐浴;比喻身受润泽;膏泽:恩泽。指身受别人的恩惠。
 - 敲髓洒膏[qiāo suǐ sǎ gāo]
比喻倾家荡产。
 - 投膏止火[tóu gāo zhǐ huǒ]
膏:油。用油去浇灭火,结果火烧得更旺。比喻举措不当,适得其反。
 
膏[gāo]字在中间的词语
- 鹅膏蕈[é gāo xùn]
一种香菌。
 - 春膏纸[chūn gāo zhǐ]
纸名。出吴地。为宋时佳品。
 - 梨膏糖[lí gāo táng]
用梨汁和蜜等制成的糖。有止咳作用。
 - 纨褲膏粱[wán kù gāo liáng]
指精美的衣食。 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稠膏蕈[chóu gāo xùn]
一种寄生在稠木上的伞状菌类﹐可食。
 - 枣膏昏钝[zǎo gāo hūn dùn]
《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原为斥朝士羊玄保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 卖膏药[mài gāo yào]
1.比喻说大话﹑吹牛皮。 2.比喻卖关子。
 - 贴膏药[tiē gāo yào]
∶比喻把事情强加到别人头上。如:谁偷的你找谁,不能随便贴膏药。
 - 丸散膏丹[wán sàn gāo dān]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 柿膏儿[shì gāo ér]
柿子制成的糊状食品。
 
膏[gào]字的成语
- 膏车秣马[gào chē mò mǎ]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
 - 膏唇歧舌[gào chún qí shé]
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