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一合

猜你喜欢

  • 慈幼新书

    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12卷,卷首1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卷首论保产;卷1论小儿禀赋、脏能、脉候及胎症等;卷2小儿杂证;卷3~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7麻疹、丹毒、惊癎、发热等;

  • 满痧

    病名。见《文堂集验方》卷一。即黑痧。详该条。

  • 治痘图方

    书名。1卷。明·汪机撰。刊年未详。正文部分分绘有始出、圆混等16幅痘疹图形,每图又分顺、逆、险三个小图,图下附解说。最后为痘治附方,共选153方,列其主治及配方。

  • 天哮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

  • 小儿鳞体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所致,类似鱼鳞病。《串雅内编》用白殭蚕去嘴为末,煎浴。《本草求真》

  • 集成沆瀣(xiè 卸)丹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 中(zhòng 众)湿

    ①指湿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参见湿痹条。②泛指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疾患,可出现皮肤顽麻,喘满,倦怠,肿胀,腰胯疼痛,肢体

  • 大便难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

  • 廖文彬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

  • 含腮

    病证名。见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时,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次日渐大,如有所含,故名含腮。若不早治,则可蚀破腮颊。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然后用二金散(鸡内金、郁金等分)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