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品

猜你喜欢

  • 曲脓骱出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类似酒皶。参见该条。

  • 水底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用于治疗发热等症。操作方法有:①先掐总经,清天河水,滴一点水于劳宫处,用手扇几下,再滴一点水于总筋处,然后用屈曲的中指节往右运劳宫穴,并以口吹气,随吹随运。《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

  • 强间

    经穴名。代号DU1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大羽。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百会穴后3寸,即入后发际4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烦心、失眠,癫狂,颈项强痛等。沿皮刺0.5

  • 目眦溃烂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 木蛭毒疮

    病名。《本草纲目》卷九丹砂:“南方多雨,有物曰木蛭,大类鼻涕,生于枯木之上,人过其下,坠人体间,即立成疮,久则遍体。惟以朱砂、麝香涂之,即愈。”即山蛭(草蛭)附着于胫、股上,入皮肉中,吮吸血液,被螫处

  • 下睑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又名下胞、下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下睑之睑弦,下界为眼眶之下缘。参见眼睑条。

  • 洁古老人珍珠囊

    书名。一名《珍珠囊》。金·张元素撰。成书于12世纪左右。原书已佚,今仅存辑入《济生拔萃》一书的节录本。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寒热、性能、主治、归经及宜忌。其次记述了君、臣、佐、使、通经(通经以为使)

  • 黄帝八十一难经

    即《难经》。详该条。

  • 牛黄承气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安宫牛黄丸二粒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效再服。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