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食有毒或变质鱼类引起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食诸鱼中毒候》。症见头晕、面肿、肤红起痹搔痒、心腹闷满烦乱;严重者心悸、气急,甚至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鱼毒诸药,如紫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介绍】:见翁仲仁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即十二刺。见该条。
见修事指南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方。黄连、炮乌头(去皮尖)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空腹服。治脉痔,下血不止。若热加黄连,冷加乌头。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