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胜散
即九圣散,见该条。
即九圣散,见该条。
【介绍】:见杨时泰条。
药物学著作。18卷。清·郭佩兰撰。刊于1655年。本书内容主要参考《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书编成。卷1为十四经经脉图、脏腑图及引经药物、面部望诊图等;卷2杂论三部九候、脉法、经络、运气等;卷3介绍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即转胞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
排脓托毒之简称。详内托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头风痰火所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即恋眉疮。详该条。
指较小量的针灸刺激。针刺,用细短针具,低频率,小幅度,短时间地捻转提插,使患者获得微弱针感者为弱刺激。灸治,则以小炷,少壮或短时间熏灸为弱刺激。适用于体质较弱,耐受性较差,或情绪紧张,易于晕针晕灸的患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病证名。又名季夏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热者无用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