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套丸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赤水玄珠》卷四:“痰饮停伏,胁痛,宜导痰汤。”甚则十枣汤,控涎丹等方。参见停饮胁痛条。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出《尔雅》。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多由感寒气滞所致。治宜散寒理气,用芍药甘草汤加肉桂、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