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条辨》方。西洋参、生石膏、海浮石、生牡蛎、阿胶(或燕窝)、白芍药、生地黄、龟板、珍珠母、麦门冬、***。为末和丸,旋覆花、竹茹煎汤代水送服,服时冲入竹沥、鲜莱菔汁。治太阴燥火炽盛,白喉初起,咽燥无
【介绍】:明代医生。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精于医术,治病多用土法,有良效,在当地闻名。
出《名医别录》。为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名怯肺、肺虚损。指久病后肺气虚损证候。《小儿药证直诀》:“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肺。主唇白,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其症可伴有气怯,神疲,便稀,舌
见《药材学》。为饴糖之别名,详该条。
见温热论条。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一。又名蠹肉。系疮口肉芽组织生长过度,长期不愈的病证。多因疮口换药不及时或局部用药不当刺激疮面所致。古方用乌梅肉捣烂外贴;或乌梅烧灰,少加轻粉敷之;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更有用硫
书名。6卷(章句4卷,方解2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另一手握住肘上部,提臂上举。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见《妇科易知》。即经来如黄泥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