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又称阳痿。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肥热疳。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证治准绳·幼科》:“热疳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先用胡黄连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
前囟的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气血虚弱者,则囟门虚软而不实。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见听呵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金代医家。字齐卿。泰安(今山东泰安)人。早年弃进士业,习医术,以医闻名于世。撰有《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五年(1175)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眼多眵泪,二便不利,或利而有血水,甚至手常拳紧,脚常搐缩,眼常斜视,身常掣跳的证候。治宜大连翘饮子以解散诸热;继予消风散以祛风解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