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书名。8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并批评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编次不明,故在编注时,突出六经主病,颇多个人见解。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经篇目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止治汗、吐、下次之于前;误治变端,次之于后;风寒两伤、误治诸变,逐段拈出”(见本书卷一重编《伤寒论》大意)。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足心

    足底中心。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

  • 疫喉毒泡

    病名。为疫喉火毒极盛,致喉中生泡,泡密有浆,咽喉腐烂之病证。治宜疏解、透达、清化。可选用粘子解毒汤等加减。

  • 羌活退翳散

    《审视瑶函》卷三方。羌活、五味子、黄连、当归(酒洗)、升麻各二钱,龙胆草(酒洗)、黄柏(酒炒)、炙甘草、黄芩、赤芍药、柴胡、黄芪各三钱,防风一钱五分,煅石膏二钱五分。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减半,加酒少

  • 倒拽九牛尾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取弓步位,一手上举,屈肘握拳,拳心向面,双目观拳;另一手握拳伸肘用力后伸,拳心向后。《易筋经》:“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

  • 蜂窝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有头疽生于肩部或背部或胸侧,疮形多头状似蜂窝者。证治见有头疽。

  • 内伤吐酸水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恼怒忧郁,肝郁生火,克伐脾胃所致的吐酸症。症见食入吐水酸馊,两胁刺痛,面红升火,脉多弦数。宜用柴葛平胃散、栀连平胃散等方。因脾胃虚寒、宿食、水饮、痰热所致者,亦属内伤吐

  • 蝟皮丸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刺猬皮(烧存性)、蚺蛇头(烧存性)、魁蛤各一枚,蜈蚣一条半,虫、红娘子、斑蝥(各去头足翅)、蛴螬、蜘蛛、水蛭(糯米炒)各三个,穿山甲三片,龙骨、炒川椒、川大黄、黄连、麝香、

  • 上焦吐

    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上焦吐者,皆从于气。……其脉浮而洪。其证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结燥,气上冲而胸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宜用桔梗汤、木香散、七气汤,或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藿香、桔梗、枇杷叶等

  • 汪苓友

    【介绍】:见汪琥条。

  • 粉丹皮

    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