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法之一。用苦寒药清气分热邪。如春温初起,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骨节疼痛、口渴汗少、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用黄芩汤。
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病名。即滑胎。详该条。
【介绍】:见谢以闻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火黄者,遍身如火色,两腑下有赤点子,状如粟米或如麦麸。其点子紫色多,黑色少者可治。黑色多,紫色少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先体热身赤,午后却凉,遍身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赤茯苓、白术(土炒)、苍术(米泔水炒)、黄芩、栀子、泽泻、生甘草、连翘、茵陈、枳壳(麸炒)、玄明粉各一钱。加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前服。治火赤疮属湿热盛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简称《类聚方》,2600卷,已佚。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