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

书名。4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1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2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3论伤寒变症;卷4列伤寒类症。吴氏原作后经邵仙根于正文后增写评语,多系经验之谈。又晚清何廉臣曾将本书略予删改,改名《感证宝筏》刊行。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按吴氏原著,邵氏评批本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产后寒热

    ①包括产后发热、产后乍寒乍热。详各条。②《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因气血虚弱,脾胃亏损而发寒热,皆不足证。经云:“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内热。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枯槁。切禁发表降火,……下血过多。寒热而

  • 胎喘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

  • 紫贝齿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紫贝之处方名,详该条。

  • 桂枝白虎汤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白虎加桂枝汤,见该条。

  • 头项强痛

    证名。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舒经活络。痉病初起,亦

  • 类中风

    病名。简称类中。①指风从内生的中风病。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多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为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

  • 气虚滑胎

    病证名。滑胎证型之一。孕妇有滑胎病史,孕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胎失摄养以致腰痠,腹胀,胎动下坠,或阴道下血,气短无力等。宜益气安胎,以防滑坠。用举元煎。若腰痠腹痛坠甚者,加杜仲、桑寄生;阴道

  • 王氏医案绎注

    书名。10卷,附录1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刊于1919年。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所。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

  • 痰疝

    病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因痰湿内郁所致的疝症。其症痛有常处,触之有形。宜理气化痰,用海浮石、香附二味,姜汁调服。

  • 上下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