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三因极-病证方论条。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即肝肾同源。古代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详肝肾同源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妇女的阴道外口。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末医家。字克庵。杭州府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家贫,刻苦学习,尤其精于医术,年至八十余岁时,仍手不释卷。著有《医学要义》一书,未刊行。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猫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