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为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高斗魁条。
【介绍】:见林珮琴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咯血》。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血点。《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畜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病尤为甚,其条分缕判,则有由六经之火者,宜山栀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五治法之一,亦是八法之一。即和法。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对不适宜于汗、吐、下的病证,则采用和法。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和之不已,再用取法
见《岭南草药志》。为巴豆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