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肺脏虚弱或它脏累肺所致的咳嗽。《医宗必读·咳嗽》:“劳役情志伤其内,则脏气受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其表现为起病缓慢,咳声轻微,并有脏腑虚损气虚血亏等症,多属虚证虚实夹杂。治宜调理脏腑为主。《医门法律·咳嗽门》:“内伤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壮水,金虚崇土,郁甚舒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内已先伤,药不宜峻。”由于内伤性质和脏腑病变的不同,有肺经咳嗽脾经咳嗽心经咳嗽肝经咳嗽肾经咳嗽气虚咳嗽血虚咳嗽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实用中国小儿科学

    书名。胡光慈编。作者用中西医对照方式,对常见儿科疾病扼要地予以介绍,并附治疗方剂。本书中西医对照是初步的,有一些附会和不够恰当的观点。195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青风还睛散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茯苓、人参、防风、地骨皮、车前子、羌活、川芎、细辛各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青风内障之虚证。

  • 镟根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可见棕眼小孔,孔内作痒,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

  • 舌出不收

    病证名。系指舌吐出口外不收。《证治准绳·杂病》:“舌出不收心经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及伤寒后不能调摄往往有之。”参见舌纵条。

  • 虎蓟

    出《本草经集注》。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 五脏之长

    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真气的充养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须依赖肺气呼吸宣化,故肺为五脏之长。《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张志聪注:“脏真高于肺,朝百脉而行气于脏腑,故为脏之长。

  • 汤液

    见《素问·移精变气论》等篇,即汤剂。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

  • 铁尺草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 小眦赤脉传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小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外眦赤脉增多,横过白睛,可侵向黑睛,痒痛无时。古人认为小眦赤脉属心之虚火或三焦壅热,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劳宫

    经穴名。代号PC8。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位于掌心横纹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中指尖下是穴。一说“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