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坐生。《张氏医通》卷十:“儿臀先露,谓之坐臀生。”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
正常、平静的呼吸。诊法上,要求医者平静自己的呼吸,然后给病人诊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病名。《医学入门》卷五:“软痹者,乃膏粱火乘肝肾,以致血气涩,则痹厥不仁,虚则软缓无力,或麻木不举,三妙丸,搜风顺气丸。然肾主骨,虚则骨软,阳虚附虎四斤丸,阴虚虎潜丸、肾气丸。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
眼科著作。清文永周(豁然子)撰。1卷。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并附方药、服法及炮制法。现存清刻本。
润燥法之一。是治疗血虚便秘的方法。患者面色苍白、唇爪欠红润、时觉头眩、心悸、大便干结难下、舌质嫩而色淡、脉细数,用首乌、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药。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泾溲不利,胻热,阴缩,名厥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介绍】:见盛端明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