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押手法之一。是以左手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捏起以辅助进针的方法。多用于颜面皮肉浅薄需行横刺的穴位。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指整个口腔,包括口唇、舌、齿、腭等。下连气管、食道。口是饮食物摄入的门户,为脾之外窍,脾胃功能调和,则口食知味,唾液分泌正常。《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口唇、舌与喉咙、会厌等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虻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肘关节后脱臼。详手臂出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