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解剖部位名。指可以活动的关节。《伤科汇纂》卷三:“骨髎者,两骨相交活动之处也。如杵之臼,如肩之枢,又如桔槔之有机。以筋联络之,故能转运而不碍。”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地仓。见该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芹洲。江苏昆山人。长于外科,采集王肯堂之《疡科准绳》、陈实功之《外科正宗》、祁广生之《外科大成》等书中之简要易懂部分,辑成《外科心法》10卷,附有《外科选要》2
脉象之一。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
【介绍】:见朱有治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诚叔。绍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难经疏义》2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5克,白芨、花蕊石、地榆炭、煅牡蛎、煅龙骨各9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瘀血型溃疡病(症见溃疡丸三号方),有明显出血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病名。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医学入门·咳嗽》:“疲极伤肝,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二陈汤加芎、归、芍药、青皮、柴胡、草龙胆、黄芩、竹茹,或黄芪建中汤。”《不居集·疲劳咳嗽》:“咳而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