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复因郁火内结所致之便闭证。治宜疏下。参见疫喉有关各条。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四品。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