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万寿菊之大者,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古今医统》。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名肠风。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
经穴名。代号SP9。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
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即“中运”,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杜衡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盘肠生。详该条。
又名目珠。即眼球。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眼珠外壁由黑睛和白睛组成。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