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内容包括两方面:①指治疗疾病的手段,如药物、针灸、导引、气功、推拿、外敷、手术、心理治疗等各种治疗疾病的手段。②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指在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而确立的治病方
《金匮要略》方。又名瓜蒂汤。瓜蒂十四个。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治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而致的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脉弱者。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白虎风病者,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起,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畜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即彻骨髓痰疼,其
病证名。指太阳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海藏云:发汗太多因致痉。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
【介绍】:见何世仁条。
书名。为《素问评文》24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12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
病证名。指痿病而致气血厥逆的病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张氏医通·厥》:“痿厥者,痿病与躄杂合而足弱
书名。清·周岩撰于1898年。作者认为外感病证的病因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遂依次分述风、中风、寒、中寒、暑、风温、湿、风湿、湿温、燥、火等多种病证。于六气的每一外感病证,先集说,次方解,集诸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对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治法。《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汗,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
书名。1卷。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本书仿《伤寒论》体例,分十二经记述疾病症治。各经症治先论脉络,次论病情,后论方药,辨明寒热虚实,再列古今治验、方药及其加减。所列方剂注明出处,但大多录自《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