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愚
【介绍】:
见吴勉学条。
【介绍】:
见吴勉学条。
手掌的肌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掌肉充满。”
【生卒】:1902~1964【介绍】:骨伤科学家。名瑞昌。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侍父诊。20岁时独立应诊。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继承家学,汲取诸
即类中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竟以非风名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橘络,详该条。
①虚上加虚,如虚证误用泻法。《灵枢·终始》:“虚而泻之,是谓重虚。”②虚脉重见。《素问·通评虚实论》:“脉气上虚(上虚即寸脉虚)尺虚,是为重虚。”(新校正:“按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
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
病证名。即水喘。《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水气喘促,乃水气逆行乘肺,肺得水而浮,喘不能卧,气不宣通,当从小便去之。宜桂苓甘术汤,肾气丸。”参水喘条。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系手三阳经风热所致。丹发两臂或一臂。宜内服轻解散,外用柳灰散涂之。
①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②指上臂。《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