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中腥臭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介绍】:见萧埙条。
见《河北药材》。即枸杞子,详该条。
出《难经·四十二难》。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参见脾藏营条。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之血。
病证名。因骨热而致的劳气。见《幼幼新书》。其症渐瘦弱,不食。若发热,多惊者,宜黄芪丸,壮气补虚。心神烦躁,不眠者,用胡黄连散。参劳气、骨热体瘦条。
《灵枢经》篇名。篇内有九针、十二原穴之论,故名。本篇首先论述上工守神、守机,粗工守形、守关,以及迎、随、徐、疾、补、泻、候气等针刺手法及适应病证。其次讨论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以及五俞的循行趋向和十
经穴名。代号DU14出《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布有第八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