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喘满

喘满

证名。指呼吸促急,胸部满闷。多因水饮射肺,脾湿酿痰,痰气壅阻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证治准绳·类方》:“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方用三棱煎丸等。亦可由肾虚不能纳气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得效》曰,下元虚冷,肾气不得归元,上喘气急,安肾丸八味丸主之。”参见喘证水喘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经血暴下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血崩。详该条。

  • 沈目南

    【介绍】:见沈明宗条。

  • 孙庆增

    【介绍】:见孙纵添条。

  • 证治准绳

    丛书名。一名《六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

  • 头身喜汗

    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

  • 对着钱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 下肓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 衡络之脉

    经脉名,《素问·刺腰痛论》:“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历代解释有二: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太阳之外络,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而下合于腘中”的足太阳膀胱经支

  • 毛茛灸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

  • 龚居中

    【介绍】:明代医家。字应园。江西金谿人。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编著有《痰火点雪》(一名《红炉点雪》)一书,重点讲述肺痨病的证治。另著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