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医理与《易》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类经图翼·医易》:“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太渊,见该条。
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参见上损及下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即指压行气法。见该条。
病名。指肺热而致长期不愈的咳嗽。《医说》卷四:“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分,大黄减半,如常制为末,蜜丸樱桃大一丸,食后夜卧含化,未终剂而愈。”《不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