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即透营转气。见该条。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劳心过度,血衰火盛所致。其状喉间红筋红瘭,或帝丁两旁微有疙瘩,一起即觉,非弱证喉癣可比,时作寒热,若食热毒之物而起,不作寒热,于此为别。”用凉血地黄汤(生地、黄芩、丹皮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指痘疹灌浆不起,痘形板腻死塞,干腊而不明黄的证候。见《证治准绳·幼科》。是由毒气盛凝结气血所致。治宜行血解毒,用清毒活血汤(《医宗金鉴》:“紫草、当归、木通、生地黄、芍药、连翘、牛蒡子、山楂、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射干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脐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