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
见溪谷条。
见溪谷条。
病名。即喉关里部喉痈。多由肺胃热蕴,痰火邪毒上冲咽喉所致。症见喉关之内及其周围漫肿疼痛,继之焮红高肿,颈部臖核,吞咽困难,汤水难入,甚则肿塞咽喉,疼痛增剧,呼吸困难,寒热大作,呛咳痰鸣(《中医喉科学讲
病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妇女在炎夏怀孕,口渴欲饮之证。宜四物汤加黄芩、木通、陈皮。
病证名。属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郁怒伤肝,气机不畅,冲任胞脉血行受阻,以致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涩滞不畅,小腹及乳房胀痛拒按。治宜行气开郁。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等。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以选用符合当时由官方所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来治疗,故名。主要论述正确使用九针的重要性,并指出九针有不同的性能和适应证。在临证时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来选择用针的长、短、大、小,又列举了
【介绍】:见靳鸿绪条。
意志。《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
针灸术语。出《灵枢·经筋》。意指对于某些病症,可以在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穴位既无穴名,也无定位,所以后世有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之称。参见各该条。
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无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药。方如参苓白术散
【介绍】:见胡大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