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天灸

猜你喜欢

  • 五倍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盐肤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 恐中

    类中风病因之一。恐则气下,因恐惧过度,使阴精损伤,阳气不行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 逍遥丸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 血热经早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热经行先期。详该条。

  • 气虚下陷

    又称中气下陷。详该条。

  • 摊缓风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即摊缓。详该条。

  • 医砭

    见慎疾刍言条。

  • 鼻齆(wèng 瓮)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 明代彝医方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 腹满

    证名。俗称肚胀。指腹部胀满的感觉。《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伤寒明理论》卷一:“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有虚实寒热之分。《本经疏要》卷三:“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