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妇科易知录》:“虽已受孕,亦有月经依旧时下者,谓之胎垢。”即激经。详该条。②见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即鳞体。见该条。
出《覆岩本草》。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狼毒之别名,详该条。
《时病论》卷五方。又名雷氏宣透膜原法。姜厚朴、藿香叶、黄芩(酒炒)各一钱,槟榔、姜半夏各一钱五分,草果仁八分,粉甘草五分。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湿疟,寒甚热微,身痛有汗,肢重脘闷。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蛇瘴、虾眼、南方称著毒。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其证随处可生,好发于手、足指端。《外科大成》卷四:“瘭疽……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
运气术语。即寒化。因气寒而万物藏敛,故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藏化。”谓太阳之气到来,寒水之气敷布,万物隐藏。
即肩胛部。《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