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色赤而长带尖,有寒热。治同疔疮。
【介绍】:清代医家。字晓澜。江苏如皋人。辑有《吴门治验录》(1822年)、《良方汇集》(1825年刊行)等书,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灵兰要览》,费养庄之《幼科金鉴》等书。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皮毛条。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阴湿鼓胀,寒湿留着中焦,清阳不布,满腹坚胀,面黄,不渴,不食,脉沉迟,宜通阳汤。”参见鼓胀条。
见《本草纲目》。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瘈脉。见该条。
【介绍】:见张采田条。
病证名。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脾肺受邪,……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即发于两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即粟疮。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产门不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