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孙星衍

孙星衍

【生卒】:十八世纪

【介绍】:

清代文人。字渊如。江苏阳湖(武进东)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督粮道等官职。受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校勘书籍较多。在医学方面,曾据《证类本草》对《神农本草经》加以考证和辑录,对后世影响较大。又据《外台秘要》校辑出《素女方》。另校刊有《华氏中藏经》、《宋提刑洗冤录》、《千金宝要》等医籍。他的校辑虽也有草率疏略等缺点,但在医药文献的整理、保存等方面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 坐位

    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

  • 骨槽风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

  • 郁气

    ①同气郁。参该条。②致郁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张景岳注:“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

  • 指大便秘结。《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详大便秘结条。

  • 清上明目丸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各六钱,生地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酒炒)、连翘、桔梗、薄荷、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菊花、草决明、木贼、甘草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

  • 纳支补泻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

  • 流痰

    病名。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为无头疽的一种,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

  • 金匮玉函经

    书名。8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其内容与《伤寒论》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前6卷论述病证和治法为主;后2卷介绍治疗方剂

  • 心下满

    证名。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痞闷胀满的症候。《伤寒全生集》:“凡心下满,以手按之则散而软者此虚气也。如不发热者,以木香和中汤主之;若发热者,以小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去黄芩治之;若按之汩汩

  • 伪药条辨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