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章迪条。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灼,咽喉失养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是也。”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或清咽散加元参、黄芩
综合性医书。朝鲜·康命吉撰。8卷。刊于1799年。参阅《内经》、《难经》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删繁取要,间附己见,分类编成。卷1~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首脉法、次证治;卷8药性歌,辑录《万病回春》、《
见汤头钱数抉微条。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风痰相结而引起的顽固性头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鬲痰者,谓痰水结聚于胸鬲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上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
丛书名。金·刘完素等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刊于1601年。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及元·马宗素撰《伤寒医鉴》。
见《滇南本草》。即樱桃枝,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8卷。明·张吾仁撰。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旁参诸家学术经验撰成此书,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刊于1666年。本书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选方比较广泛,颇多经验之谈。但对于病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