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心腹痛

小儿心腹痛

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谓其病因是:“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心腹痛指胃脘部(心窝部)至腹部的疼痛,突然发生兼有肢冷,脉迟,唇淡者属寒,治以温经利气散寒为主,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但亦有由于邪热结聚、腑实不通而致之实热证,证见脘腹胀拒按,脉实,舌红苔黄燥或焦黑,治以通下腑实,用承气汤类。针刺取太冲公孙足三里等穴。

猜你喜欢

  • 朱云高

    【介绍】:见朱颜条。

  • 远志筒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药材名,详该条。

  • 邢元朴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痈疽论》一卷,已佚。

  • 妊娠眩晕

    见顾允若《妇科辑要》。即子眩。详该条。

  • 柳条

    出《芷园臆草》。即柳枝,详该条。

  • 粉花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多因风热郁肺不得疏泄,或腠理不密,汗出受风而发。女性多见,好发于面部,灼热潮红,起疹如粟,累累而生,时痛时痒,反复发作。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止痒,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水调

  • 冯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当过太仓长(一说太仓马长)。菑川王派遣他向淳于意学习,医术得到很大提高。

  • 五禁

    ①即五味所禁的简称。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针刺治疗中五禁、五夺、五逆、五过、九宜的意义。文中着重介绍了针刺五禁的内容,故名。

  • 上热下寒

    证名。指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病证。该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①厥阴病证型之一。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

  • 烟火丹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生于两足底心、两足跗、背部者。治宜内服抑火制阳丹,外敷黄柏散。余见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