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遗毒烂斑

小儿遗毒烂斑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一指脉

    小儿三部五脉法之一。周岁以上小儿,看虎口纹兼一指脉。若五百六十四日变蒸满足,只看一指脉。其法:以食指按于寸口,上下滚动,分取三部。参一指定三关条。

  • 蚀疮

    病名。赵贞观《绛雪丹书》:“凡妇人阴户中生虫生疮,名曰蚀疮。”详阴蚀条。

  • 耳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 吴昇

    【介绍】:宋代医生。与宋处撰《新修钟乳论》1卷,已佚。

  • 阴独八穴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即八风穴。见该条。

  • 鸭仔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滑胎

    病证名。滑胎证型之一。孕妇有滑胎病史,孕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胎失摄养以致腰痠,腹胀,胎动下坠,或阴道下血,气短无力等。宜益气安胎,以防滑坠。用举元煎。若腰痠腹痛坠甚者,加杜仲、桑寄生;阴道

  • 小儿溺血

    病证名,即小儿小便出血。多由胎热结于下焦,损伤阴络,血热妄行,下渗膀胱所致。《证治准绳·幼科》:“溺血者,盖心主血,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脬,故小便血出也。”又

  • 救脱活母丹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人参二两,当归(酒洗)、熟地黄(九蒸)、麦门冬各一两,枸杞子、山茱萸各五钱,阿胶珠、荆芥穗炭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治产后气喘,气血将脱。

  • 蝦眼

    病名。即瘭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