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五治法之一。对于病邪深伏,临床表现复杂的病证,应求其脏腑阴阳所属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②连续不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③凝神注意。《灵枢·九针十二原》:“神在秋毫,属意病者。”④经脉循行路线与本脏相连者。《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膈属肺。”

猜你喜欢

  • 经络敏感人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即称经络敏感人。通过大量普查,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

  • ①遗留不清。《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②失禁。《素问·咳论》:“咳而遗矢。”《灵枢·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

  • 茵陈附子干姜汤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附子(炮,去皮脐)三钱,炮姜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煨草豆蔻一钱,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去

  • 中西医学入门

    见汇通医经精义条。

  • 认药白晶药鉴

    蒙药书。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全书用藏、梵文对照编写。按石类、珍宝类、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对“三子”、“四凉”等药物作了解释。现存木刻本。

  • 伏寒乳蛾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凡伏寒之症,其色必紫,治法同伏寒喉痈。”乳蛾之因于寒邪内伏、复感外邪而发者。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等加减。

  • 热喘

    证名。指肺热炽盛的气喘。《古今医鉴·喘急》:“肺实肺热,必有壅盛胸满,外閧上炎之状。”多由肺受热灼,水津不能下行,痰火壅阻气道所致,常发于炎夏季节。治宜泻热清肺为主。《临证指南医案·喘》邵新甫曰:“实

  • 妊娠期

    指妇人自怀孕起,至分娩前的全过程,称为妊娠期。

  • 金花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 四白

    经穴名。代号ST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痛痒,口眼歪斜,眼睑润动,头痛,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