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热邪炽盛引起的痉病。清·吴鞠通《解儿难》:“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治宜清热熄风,用羚角钩藤汤。如壮热、大汗而烦渴、脉洪大者,宜清热保津,兼以熄风,用白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痢伴有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的症候。治宜温中止痢之剂。
《灵枢经》篇名。禁,是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服,就是服从既定治疗法则的指导。本篇主要说明针灸的知识是很渊博的,首先要通晓经络和输穴的原理才能掌握病变的规律和施行针刺的原则。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肉豆蔻之别名,详该条。
见《赤水玄珠》卷五。即大正气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