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即全身水肿。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多见于风水,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法宣散水湿,兼清胃郁热,湿重加白术;恶风加
儿科著作。清·吴灿撰。17卷。刊于1796年。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
见《四川中药志》。为走游草之别名,详该条。
阳气重叠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参重阴必阳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四。瘈为筋脉急而缩,疭为筋脉缓而伸。一缩一伸,手足相引,搐搦不已,发为瘈疭。多因孕后血聚养胎,肝肾不足,风火相炽,筋失濡养所致。宜平肝养血,用钩藤汤。热盛者,加山栀、黄芩
【介绍】:宋代医生。著有《十全博救方》1卷。已佚。
出《新修本草》。即壁虎,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