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
灸具。形如杯盏故名。据《灸法秘传》载:“四周银片稍厚,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孔相当,俾药气可以透入经络脏腑也。”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发展而来。
病证名。①指中气下陷致痢者。症见气短言微,面色白,下痢滑脱,所下之物不粘不臭,大便随矢气而出。治宜温涩固脱。《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气痢,诃黎勒散主之。”《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气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症为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指心气虚怯,心神失守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二便时滑、目漫神清、气怯倦怠、心战胆寒、时时欲睡、睡中自醒、喜热恶冷,此心气虚不得卧之症也。”宜用人参养荣汤、归脾汤。肝肾脉迟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即摊缓。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巴豆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生平不详。继承其曾祖父名医旷处良的医术,以医名。
见本事方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