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灰黑色者,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书名。清·金有恒(子久)撰。约成书于1895年。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肠痈范围。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情志所伤,暴急奔走等而成。症见脐腹部走窜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寒热不适,进而热盛肉腐,瘀结成块,形成阑尾周围
七怪脉之一。脉跳时隐隐约约,去时一跃而消逝,如虾游之状。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推拿方法。即提痧。见该条。
【介绍】:见文彦博条。
①经穴名。在上肢者称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在下肢者称足五里,此处之脉动,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下部天”的测按部位,以候肝气,属足厥阴肝经。见各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劳宫,见该条。